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大国明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彭寿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0-11-28 21:37:17 人气: 标签:中国行业新闻人物网

  2019年9月29日,习总在为数位中华人民国的老英雄、老科学家颁发国勋章,相关新闻发表在各大新闻,视频也“刷爆”了社交网络。看着这些面容慈祥两鬓斑白甚至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在象征着国家荣耀的里享受着国最高礼遇,无一不充满。在这样炙热的爱国情怀中,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中国人对科学、英雄、国家意志的崇尚空前高涨,这些为祖国建设奉献一生、点亮悠悠历史长河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大国明星”。

  院士,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受到高度关注。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其中,中国建材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玻璃大王”彭寿赫然在列。彭寿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消息大大振奋了中国建材行业。

  37年来,彭寿像一位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在科研工作、企业管理中屡获佳绩。如今,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份至高荣耀,面对业界领导同事的掌声和祝贺,他反而收起了喜悦与骄傲,用更加谦卑的心态继续脚踏实地投身到科研和产业化一线。

  彭寿几乎每年都会给建材行业带来一些好消息,每每刷到关于他的消息,总觉得习以为常。但当笔者在知晓彭寿获工程院院士时,在倍感振奋的同时,更深感他获得这一荣誉是实至名归。

  熟悉彭寿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豪迈直爽的人,无论是记者采访还是行业大小会议,或者是程序化的工作报告,他绝不拐弯抹角,说话直抒胸臆,总能简明扼要地道出心中所想,抓住重点信息,指出问题关键。一次中国玻璃圆桌年会上,几十家参会玻璃企业久不能商讨出结果,因参与其他活动晚到的彭寿风风火火地进入会场,在尴尬的沉默中用底气十足地声音说道:“我觉得,这事不能这样做……”随后便娓娓道来,分析利弊,给出自己关于讨论事宜的有效,在座企业家纷纷点头拍手,有了这样思清晰内容明确的引领式发言,大家也敞开了,把心中所想摆上台来明说,原本冷冰冰“各怀心思”的会议现场忽然变得气氛热烈,不久后也商讨出了好的结果。

  他的底气,是蒸蒸日上的玻璃行业给的,是全球建材领域领军者中国建材集团给的,也是他37年“创新、坚守、责任”的奋斗历程给的。

  “37年来,我一直坚守在玻璃、科学、产业化的一线,围绕国家产业的需求,解决了‘卡脖子’的玻璃新材料的问题。”院士答辩会上,彭寿眼神坚定,铿锵有力地向评委席陈述着。37年前,22岁的他跨入了建材行业,进入蚌埠玻璃设计院开始了漫长的事业旅程,回忆起这段岁月,他一阵欷歔。“我曾经也有过迷茫,想过放弃,更没想过当什么院士,但曾经有前辈告诉我,搞科研要有孜孜不倦的情怀,要耐得住性子,我要守住这种情怀。”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方兴未艾,之后市场经济风起云涌。蚌埠院作为国有科研院所,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情况并不乐观,在这期间,并不理想的现实和血气方刚的追梦青年碰撞出了火花。彭寿没有时间气馁,他专心科研,从技术员到科研机构的管理者,再到以攻关小组统领者的研究员身份,他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守科研岗位37年,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蚌埠玻璃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而作为传奇的主人公,彭寿却一直保持着科研人的和谦卑。

  2012年,彭寿当选国际玻璃协会的消息业内,这意味着中国玻璃已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他被称为“玻璃大王”,一次与友人,彭寿神秘地告诉对方:“我们也得搞搞尖端的东西,请你翘首以待,中国玻璃很快就能成为世界之最。”友人听后只当酒后戏言。几年后,0.2mm超薄玻璃、0.12mm超薄玻璃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比A4纸还薄,并且还能弯曲后不变形!“透光率与光学玻璃无异,厚薄差几乎为零,微观波纹度在微米以下……”国家称这种柔性玻璃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而在这之前,超薄玻璃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这一技术的攻克在中国玻璃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也打通了蚌埠玻璃院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在于创新。”跟彭寿接触过的人,常常会听到他把“创新”挂在嘴边。为了改变对中国玻璃行业“低端”“落后”的,彭寿带领他的研发团队多年前就把浮法技术的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数百次的人工试验……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外市场,但他奋斗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0年夏天,彭寿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颁发的第八届光华科技工程,颁典礼上,彭寿见到了多位已久的院士“大咖”,与他们接触下来,彭寿发现老院士们身上散发的更多是人格的魅力和文化的涵养,他们的谦逊低调,他们的求知上进,他们的爱国奋发,都深深地感染了他。

  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长拍着他的肩膀叫他“玻璃大王”,彭寿倍感鼓舞,这一声“玻璃大王”,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玻璃行业的认可。很多老院士对彭寿赞赏有加,并告诉他:“你应该申报院士!”

  “院士这个称号是一份责任,能够使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思考更好的问题,同时还能方便你和其他行业最的专家学习交流,以行业和国家的高度来进行研究。此外,院士的称号也是个人的殊荣,有了这个身份,你要思考的就不止是你所在团队的利益,而是整个行业、整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的福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孜孜不倦的情怀,凭借你的知识智慧,陈相贵近况去为行业和国家乃至于全人类服务。”老院士握着彭寿的手娓娓道来,眼睛里闪烁着,这是老一辈科学家意志的传承。

  听完老院士的一席线年站在领台上的他,开始了下一个计划——登峰!登珠峰!登中国科学领域的珠峰!有了目标,有了梦想,就要一刻不停地前进。10年前,彭寿有了一个“院士梦”;10年后,他做到了,他在这座看不见的珠峰上插下了自己的战旗。“每个人都想攀登珠峰,但也不是人人都上得去,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优秀,有了这个梦想并为之实践的人都是伟大的。我的‘院士梦’做了10年,但却积累了37年。”彭寿说。

  37年里,他聚焦国家玻璃新材料重大需求,建立了我国玻璃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制造出国家新兴产业急需的系列玻璃新材料。他创新研究并开发出“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稳定量产了世界最薄0.12mm浮法超薄触控玻璃,生产出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高世代TFT液晶玻璃基板,保障了国家信息显示产业安全。突破“高品质浮法玻璃”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了高端应用及节能环保要求,开发出世界最大规模的玻璃熔窑,并带领中国浮法技术国际,为国家创汇数十亿美元。发明了“高透光伏玻璃”制造新技术,独创的“一窑多线”成形新工艺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研发制造出高转换率的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发电玻璃,引领我国玻璃科技与产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7年的积累,10年的准备。今天,获得院士称号的彭寿在献花和掌声之中,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他说:“细细回味10年前老院士给我的忠告,有了这个身份,我要做的事情更多,肩负的责任更重……”

  “我现在压力更大了,未来的发展中,有了新的身份,要做的事情将更多,责任将更大;中国玻璃行业要做的不是跟跑和并跑,而是领跑世界玻璃行业。”彭寿说,利用这个新身份,他能更好地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同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诸位院士同仁共同合作,培养团队,后辈,传承孜孜不倦的科学,推进研发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尖端技术,推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进步。

  中国有7000多个科研工作者,两年选择几十个人来做中国科学家的代表,建材行业、玻璃行业只有彭寿一人!对于这一代老院士而言,即将甲子的彭寿是年轻人,踏上院士之的新征程后,他还有很多要走;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彭寿是过来人,他的拼搏值得青年一代学习;对于建材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彭寿是指人,从今往后,中国建材行业多了一位指“明星”,也应当全力扬帆起航,领跑世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彭寿是建材行业远近闻名的大忙人,但彭寿的忙,却似乎有点忙过了头。

  他常说自己很少三天睡在同一张床上,面对这样的生活,定会叫苦不迭,他反而面露骄色地说:“那是因为我善于用晚上转移战场。”是的,“空中飞人”彭寿,因为繁重的工作内容鲜少能在同一个城市呆几天,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开始长途旅程,处理完工作后,用有限的时间在飞机、高铁、汽车上休息打盹儿,但白天他却永远是笑容灿烂精力充沛。有人疑惑:科学家不是应该一直呆在实验室吗?

  ——那是因为他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除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还是国际玻璃协会顾问委员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少人又会质疑,企业家还能搞科学?每每说到这个,彭寿笑眯眯的眼睛里就会透露出更加坚定的目光:“谁知道我的付出呢?谁知道我的艰辛呢?”

  玻璃行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学科,而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要把这些面面俱到地统筹在一起,又要实现科技转换的产业化,就需要一个既懂科学又懂管理的人。而彭寿,作为科学家最早的管理学实习,就是在蚌埠玻璃设计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

  彭寿担任蚌埠院院长之后,蚌埠院有过两次飞跃,正是这两次飞跃让蚌埠院实现跨越腾飞,将同行甩在身后。第一次是从单一从事玻璃工厂设计转为提供以设计为龙头、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带动装备制造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凝练了中国传统的浮法玻璃技术,将产品能耗、品质、质量等均做到了世界水平,利用这些玻璃技术和成套装备的制造占领了中国80%以上的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和90%以上的出口玻璃工程市场。第二次是进入了新兴产业,按照玻璃的新功能、新用途,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而实施产业化,不断赋予玻璃新的概念和内涵,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彭寿的领导下,蚌埠院创新就是原动力,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他们采取首席科学家制、股权激励等方式,在项目立项上与国际接轨。

  在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彭寿保持初心,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他的科学研究,有了这样坚定的意志和成倍的努力,他做得很好,超薄玻璃、光伏玻璃、功能型玻璃……他的科学研究变成了一块块看得见摸得着的玻璃,并通过他所在的企业集团成功实现,量产为成百上千万走进家家户户的实用玻璃。看着鳞次栉比的现代都市,看着暖意横生的万家灯火,彭寿,他的付出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前些日子,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9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每周都坐班车到植物所研究室,直到元宵节之后忽然告知学生自己左眼看不太清了,学生急忙带着他前往医院,检查时王文院士告诉医生自己的右眼10年前已经失明了。一旁的学生听后直接崩溃,泪流满面。10年间,王文院士出版了多本科学著作,完成了几十篇论文,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是用一只眼睛完成的。在驱车回所的上,老先生还一直念叨,趁着还能用放大镜看见,把手里的事情先做完……看完这则消息,心中无限感慨,网友们纷纷评论“崇尚科学,院士”“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明星”“这才是年轻人该的人”。

  采访过程中彭寿反复提及,关于这次院士申报的过程,他感触最多还是关于“人”,人生行旅程中会遇见太多人,但当身边林立的都是优秀、善良、智慧之人时,他对“人”有了新的。如今他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和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一起,传承对科学严谨,对祖国的热爱,对行业的付出。而用智慧为全人类做出切实有用的贡献则是他未来几十年要去做的事情。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社办公室里, 我拿来水壶为他手中的茶盏加了些热水,看着茶杯中腾起的水汽,彭寿忽然感性起来:“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品德,要成为追梦人,有梦想才会有担当,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学习,有学习才会成长。”

  采访结束,夜色愈发浓烈了,隆冬的夜晚寒气逼人,但彭寿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披上厚实的大衣,在我们的目送下,用稳健的步伐穿进城市的霓虹,赶赴下一个战场。

  我们期待着,这颗冉冉升起的“大国明星”用他的,点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我们期待着,他的下一个好消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